速看(拉瓦錫研究空氣組成的實驗現(xiàn)象)拉瓦錫對空氣成分的研究視頻,空氣的組成,論語下載,
目錄:
1.拉瓦錫研究空氣成分的原理
2.拉瓦錫對空氣組成認識的不足之處
3.拉瓦錫空氣組成實驗視頻
4.拉瓦錫空氣成分實驗方程式
5.拉瓦錫研究空氣的裝置
6.拉瓦錫對空氣成分的研究視頻
7.拉瓦錫研究空氣的成分實驗原理
8.拉瓦錫探究空氣成分的實驗原理
9.拉瓦錫研究空氣成分實驗的優(yōu)點
10.拉瓦錫研究空氣成分的視頻
1.拉瓦錫研究空氣成分的原理
一、圖文部分空氣的成分1.空氣的成分及用途(1)空氣的成分空氣是混合物,主要由氮氣(N2)和氧氣(O2)組成,在通常情況下,空氣中各種成分的含量保持相對穩(wěn)定(2)氧氣用途①供給呼吸(如登山、醫(yī)療、潛水等)。
2.拉瓦錫對空氣組成認識的不足之處
②支持燃燒(如煉鋼、氣焊、航空首碼項目網(wǎng)等)(3)氮氣用途①作保護氣(如汽車安全氣囊、燈泡、食品袋等充氮氣),利用N2化學性質不活潑;②制硝酸和化肥;③冷凍麻醉;④制造低溫環(huán)境(4)稀有氣體用途①電光源,利用稀有氣體通電時能發(fā)出不同顏色的光。
3.拉瓦錫空氣組成實驗視頻
②作保護氣(焊接金屬的保護氣、燈泡內(nèi)保護氣),利用稀有氣體化學性質很不活潑注意:“稀有氣體”是一類氣體的總稱,不是一種氣體2.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1)二百多年前,法國科學家拉瓦錫通過實驗得出了空氣是由氧氣和氮氣組成,其中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1/5的結論。
4.拉瓦錫空氣成分實驗方程式
(2)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
5.拉瓦錫研究空氣的裝置
C.實驗步驟①連接裝置,并檢查裝置的氣密首碼項目網(wǎng)性②點燃燃燒匙內(nèi)的紅磷,立即伸入集氣瓶中,并塞緊塞子③待紅磷熄滅并冷卻后,打開彈簧夾C.實驗現(xiàn)象①紅磷燃燒,產(chǎn)生大量白煙;②放熱;③冷卻后打開彈簧夾,燒杯中的水沿著導管進入集氣瓶中,進入集氣瓶內(nèi)水的體積約占集氣瓶空氣總體積的1/5。
6.拉瓦錫對空氣成分的研究視頻
D.實驗結論①紅磷燃燒消耗空氣中的氧氣,生成五氧化二磷固體;②空氣中氧氣的體積約占空氣總體積的1/5;③ N2不能支持燃燒且難溶于水E.注意事項紅磷必須過量:如果紅磷的量不足,集氣瓶內(nèi)的氧氣沒被完全消耗,測量結果會偏??;。
7.拉瓦錫研究空氣的成分實驗原理
裝置氣密性要好: 如果裝置的氣密性不好,集氣瓶外的空氣進入集氣瓶,測量結果會偏??;冷首碼項目網(wǎng)卻后再打開彈簧夾,否則測量結果偏小F.實驗成果的關鍵①裝置不能漏氣;②導管中事先充滿水;③紅磷要稍過量;④點燃紅磷后伸入集氣瓶和塞緊橡皮塞的動作要快;。
8.拉瓦錫探究空氣成分的實驗原理
⑤要等到集氣瓶冷卻到室溫后再打開彈簧夾。G.變式裝置
9.拉瓦錫研究空氣成分實驗的優(yōu)點
3.空氣的污染與防治(1)空氣污染物空氣的主要污染物有有害氣體和粉塵目前計入空氣污染指數(shù)的項目暫定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粒徑在10微米以下的顆粒物,稱PM10,又稱飄塵)和臭氧等。
10.拉瓦錫研究空氣成分的視頻
【特別提醒】二氧化碳屬于空氣的組成成分,不是空氣污染物但二氧化碳的含量過高,會加劇溫室效應(2)首碼項目網(wǎng)空氣污染的危害:嚴重影響人體健康,影響農(nóng)作物生長,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其中全球氣候變暖、臭氧層破壞和酸雨等也都與空氣污染有關。
(3)防治空氣污染:加強大氣質量監(jiān)測,改善環(huán)境狀況;減少使用化石燃料,使用清潔能源;積極植樹造林種草;禁止露天焚燒垃圾等【特別提醒】目前,我國采取的空氣質量等級分為五級,等級越低,空氣污染指數(shù)數(shù)值越小,即空氣質量越好,越有利于人體健康。
1、空氣中的成分指的是氣體的體積分數(shù),不是質量分數(shù)2、一般來說,空氣的成分比較固定這是因為動植物的呼吸和腐爛、物質的燃燒、鋼鐵的銹蝕等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氣,但是綠色植物在日光下進行光合作用會放出大量的氧氣,從而使氧氣量保持相對平衡。
3、測定空氣首碼項目網(wǎng)中氧氣含量的實驗,可燃物要求是在空氣中能和氧氣反應又不生成氣體的固體;紅磷要過量,確保和容器內(nèi)空氣里的氧氣充分反應;容器密閉,有良好的氣密性,觀察水面進入容器里的高度時應待容器中的溫度冷卻至常溫。
1、空氣中最多的氣體是氮氣,其次是氧氣要注意空氣中各成分所占的比例是以體積分數(shù)來說的稀有氣體是指氦氣、氖氣、氬氣、氪氣、氙氣、氡氣等氣體的總稱它們在空氣中的含量較少,所以稱為稀有氣體同時由于它們的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均為穩(wěn)定結構,所以它們的化學性質非常穩(wěn)定,因此又稱為惰性氣體。
2、從整個大氣層的角度來說,空氣的成分是相對固定的但從局部區(qū)域來說,空氣的成分會有小幅度的變化3、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實驗方法各首碼項目網(wǎng)異,但其原理是一致的,即利用物質在點燃或加熱的情況下、在密閉容器內(nèi)與氧氣發(fā)生反應,耗盡其中的氧氣,造成瓶內(nèi)壓強的降低;然后根據(jù)容器內(nèi)壓強的改變,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4、利用加熱銅的原理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方法:①原理:銅和氧氣在加熱的情況反應生成氧化銅;②實驗現(xiàn)象:銅由紅色變?yōu)楹谏4蜷_止水夾后,讀數(shù)時裝置內(nèi)氣體的體積減少約為總體積的。③實驗裝置:
④實驗操作中的注意事項:裝置應密閉,銅粉應過量,來回推動注射器活塞的次數(shù)要多,要冷卻到室溫后再讀數(shù),否則會產(chǎn)生較大的誤差。1.二者的比較
2.判斷的方法(1)看所含物質種類:含一種物質的是純凈物;含不同種物質的是混合物如冰水共存物是純凈物(2)看表示首碼項目網(wǎng)方法:能用化學符號表示的物質是純凈物;不能用化學符號表示的物質是混合物(3)看有無固定熔、沸點:有固定熔、沸點的物質是純凈物,無固定熔、沸點的物質是混合物。
3.判斷純凈物、混合物常見的錯誤①“潔凈、混合”等字眼為干擾項潔凈不一定純凈,如潔凈的空氣只是沒有污染,仍含有氧氣、氮氣等多種氣體,屬于混合物,不屬于純凈物②二氧化碳等是物質的名稱,“氧”“碳”指組成物質的基本成分——氧元素、碳元素,不是兩種物質。
二氧化碳是純凈物,不是混合物1、燃料燃燒對空氣的影響(1)燃料中某些元素如硫、氮等燃燒時,產(chǎn)生空氣污染物SO2、NO2等;(2)燃料燃燒不充分,產(chǎn)生一氧化碳;(3)未燃燒的碳氫化合物及碳粒、塵粒等首碼項目網(wǎng)排放到空氣中。
2、空氣受到污染后會帶來多方面的危害,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1)嚴重影響人體健康(有害氣體、粉塵);(2)全球氣候變暖(空氣中二氧化碳增多引起溫室效應);(3)臭氧層破壞(氟利昂的排放,飛機尾氣的排放);
(4)酸雨的形成(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氣體引起的)3.空氣污染影響每個人的身體健康,因而要愛護環(huán)境,減少污染.例1.為空氣成分示意圖(按體積分數(shù)計算),其中“R”代表的是( )
A.氮氣 B.氧氣 C.稀有氣體 D.二氧化碳例2.測定空氣成分含量的實驗中,體積分數(shù)約占1/5的是( )A.O2 B.N2 C.CO2 D.H2O例3.空氣是人類生產(chǎn)活動的重要資源下列關于空氣的說法正首碼項目網(wǎng)確的是。
A.潔凈的空氣是純凈物B.空氣中可分離出氧氣用于醫(yī)療急救C.空氣中含量最多的氣體是二氧化碳D.空氣中氮氣的化學性質比氧氣活潑例4.如圖是“實驗室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裝置圖,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p>
A.可用木炭代替紅磷進行實驗B.做該實驗前,應檢查裝置的氣密性C.待裝置冷卻至室溫后才能打開止水夾D.若紅磷不足,將導致測得氧氣的含量小于五分之一例5.下列物質屬于空氣污染物的是( )A.氧氣 B.氮氣 C.水蒸氣 D.二氧化硫
考向一、空氣的成分及用途1.下列行為會增加空氣中PM2.5的是( ?。〢.治理工地揚塵 B.露天焚燒垃圾 C.使用公共自行車 D.禁止焚燒秸桿2.下列氣體能供首碼項目網(wǎng)給動植物呼吸的是( )A.CO2 B.H2 C.O2 D.N2
3.薯片放置于空氣中一段時間,變得不再松脆,說明空氣中含有( ?。〢.氮氣 B.氧氣 C.水蒸氣 D.二氧化碳4.空氣成分中,常充入食品包裝袋用來防腐的是( )A.氧氣 B.氮氣 C.水蒸氣 D.稀有氣體
5.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資源,有關空氣成分的描述正確的是( )A.氧氣:可以做保護氣 B.氮氣:空氣中體積分數(shù)最大的氣體C.二氧化碳:空氣中的一種污染物 D.稀有氣體:化學性質不穩(wěn)定考向二、空氣中氧氣含量測定
6.利用如圖裝置驗證了空氣中氧氣的含量。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實驗前需檢查裝置氣密性B.白磷的作用是消耗試管中的氧氣C.白磷熄火、首碼項目網(wǎng)試管冷卻后再打開止水夾D.最終量筒中液面約降至40mL刻度線處7.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燃燒匙中的紅磷可以換成硫或木炭B.選用紅磷是因為反應只消耗O2,生成固態(tài)的P2O5C.裝置內(nèi)水位不會發(fā)生變化D.本實驗可以證明空氣含有N2、O2、CO2和稀有氣體8.測定空氣里氧氣含量的實驗裝置和步驟如下:(已完成裝置氣密性檢查)
①在集氣瓶內(nèi)加入少量水,并將水面上方空間分為5等份;②用彈簧夾夾緊膠皮管;③點燃燃燒匙內(nèi)的紅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緊,觀察現(xiàn)象;④紅磷熄滅后,立即打開彈簧夾,觀察現(xiàn)象其中有錯誤的實驗步驟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考向三首碼項目網(wǎng)、空氣的污染與防治9.下列行為會增加空氣中PM2.5的是( ?。〢.治理工地揚塵 B.露天焚燒垃圾 C.使用公共自行車 D.禁止焚燒秸桿10.下列物質屬于空氣污染物的是( )A.氧氣 B.氮氣 C.水蒸氣 D.二氧化硫
11.在空氣質量評價中,被計入主要污染物的物質是( )A.水蒸氣 B.氧氣C.二氧化氮 D.稀有氣體12.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質是( )A.甲烷和一氧化碳B.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D.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考向四、純凈物和混合物13.下列物質屬于純凈物的是( )A.礦泉水 B.生理鹽水 C.蒸餾水 D.蔗糖水
15.下列物質中屬于純凈物的是( )A.液態(tài)氧 B.潔凈的空氣首碼項目網(wǎng) C.汽水 D.水泥砂漿1.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資源,有關空氣成分的描述正確的是( )A.氧氣:可以做保護氣B.氮氣:空氣中體積分數(shù)最大的氣體C.二氧化碳:空氣中的一種污染物
D.稀有氣體:化學性質不穩(wěn)定2.下列物質不是空氣成分的是( )A.作保護氣的N2 B.氣球填充氣He(氦氣)C.醫(yī)療急救用的O2 D.火箭新型推進劑H2(液氫)3.空氣中化學性質最活潑的是( )A.氧氣 B.氮氣 C.水蒸氣 D.稀有氣體
4.通常情況下,空氣中體積分數(shù)約占21%的氣體是( )A.氮氣 B.氧氣 C.二氧化碳 D.稀有氣體5.空氣成分中,體積分數(shù)最大的是( )A.氧氣 B.氮氣 C.稀有氣體 D.二氧化碳6.某些首碼項目網(wǎng)袋裝食品需要充氣防腐,下列最宜作充入氣體的是
( )A.氮氣 B.氧氣 C.甲烷 D.一氧化碳7.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質是( )A.甲烷和一氧化碳 B.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8.空氣中供我們呼吸的氣體是( )A.氧氣 B.氮氣 C.水蒸氣 D.稀有氣體
9.下列物質的用途中,是利用物質的物理性質的是( )A.氧氣用于煉鋼 B.稀有氣體用作保護氣C.氮氣用于制造化肥 D.稀有氣體用于電光源10.下列用途,主要是利用了該物質化學性質的是( )A.用氮氣填充燈泡 B.用稀有氣體制作霓虹燈
C.用氦氣填充氣球 D.用金屬銅做電線11.為了經(jīng)久耐用,在燈泡中可填充的氣體是首碼項目網(wǎng)( )A.氧氣 B.氮氣 C.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12.下列關于稀有氣體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在通電時一般都能發(fā)出有色光 B.都是無色無味的氣體
C.一定不能和其他物質反應 D.氙氣可作麻醉劑13.植物光合作用消耗空氣中的( )A.氮氣 B.氧氣 C.二氧化碳 D.稀有氣體14.空氣中含量最多且可制化肥的氣體是( )A.氮氣 B.氧氣 C.二氧化碳 D.稀有氣體
15.下列物質中屬于純凈物的是( )A.液態(tài)氧 B.潔凈的空氣 C.汽水 D.水泥砂漿16.空氣是一種重要的資源下列有關空氣的說法正確的是( )A.食品包裝袋中充入氧氣可延長食品的保質期B.空氣首碼項目網(wǎng)污染指數(shù)越高,空氣質量越好。
C.氧循環(huán)對維持自然界中物質、能量及生態(tài)的平衡有重要意義D.分離液態(tài)空氣得到氧氣和氮氣的過程中發(fā)生了化學變化17.我國主辦2019年“世界環(huán)境日”活動,其主題聚焦“空氣污染”下列不屬于空氣污染物的是( )
A.SO2 B.NO2 C.O2 D.PM2.518.(2019年天津市)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質是( )A.甲烷和一氧化碳B.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D.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19.下列五種物質:①汽車尾氣形成的煙霧;②石油化工廠排出的廢氣;③天然水蒸發(fā)成水蒸氣;④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氣體;⑤煤燃燒產(chǎn)生的煙塵,能對空氣造成污染的是( )
A.②④B.①②⑤C.③首碼項目網(wǎng)⑤D.①③④20.臭氧空洞、酸雨和溫室效應是人類所面臨的三大環(huán)境問題其中造成溫室效應是因為人類活動的加劇,從而向環(huán)境排放了大量的(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臭氧 D.一氧化碳。
21.下列物質中,屬于純凈物的是( )A.清新的空氣 B.可口可樂C.臭氧 D.海水22.下列物質屬于純凈物的是( )A.食醋 B.液氧 C.石油 D.碘酒23.下列物質屬于純凈物的是( )A.空氣 B.石油
C.氧氣 D.礦泉水24.下列各組物質中,屬于純凈物的是( )A.醫(yī)用生理鹽水 B.瓶裝礦泉水C.冰水混合物 D.未經(jīng)污染的空氣25.化學革命是發(fā)生在十八世紀末英國和法國的一場深刻的化學學科的變首碼項目網(wǎng)革英國物理學家、化學家波義耳和法國化學家拉瓦錫曾做過貌似相同的兩個實驗(見下圖)。
關于這兩個實驗的說法正確的是( )A. 兩個實驗都可用于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B. 兩個實驗中,曲頸甑內(nèi)汞的表面都變?yōu)楹谏獵. 兩個實驗中,汞的量多少對實驗結果無影響D. 拉瓦錫的實驗中,玻璃鐘罩內(nèi)液面逐漸上升,達到一定高度后不再變化
26.如圖是“實驗室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裝置圖,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p>
A.可用木炭代替紅磷進行實驗B.做該實驗前,應檢查裝置的氣密性C.待裝置冷卻至室溫后才能打開止水夾D.若紅磷不足,將導致測得氧氣的含量小于五分之一27.在今年的化學活動周中,某校興趣小組同學在老師的指導下首碼項目網(wǎng),將課本“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實驗裝置(如甲圖)改進為新的實驗裝置(如乙圖),改進后的實驗裝置相對于原裝置,以下評價不恰當?shù)氖牵?)
A.反應容器體積小,藥品消耗少B.裝置簡潔,減少了甲圖裝置中導管引起的誤差C.白磷比紅磷著火點高,使用更安全D.容器內(nèi)徑相等,易準確推算出空氣中氧氣的含量28.某同學利用圖甲所示裝置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其中燃燒匙內(nèi)的白磷用電加熱裝置點燃,瓶內(nèi)氣壓用氣體壓強傳感器測定,其變化如圖乙所示。
則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t1時刻后的一段時間能觀察到白磷燃燒產(chǎn)生大量白色煙霧B.從瓶內(nèi)氣壓達到最高點直至t2時刻,瓶內(nèi)溫度始終保持不變C.通過t2時刻瓶內(nèi)的氣壓值,可以計算得首碼項目網(wǎng)出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1/5D.t3時刻后的一段時間內(nèi)瓶內(nèi)氣壓又顯著增加,其原因是溫度降低
29.按右圖組裝儀器,關閉彈簧夾,通電使紅磷燃燒。請回答下列問題:
(1)燃燒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紅磷燃燒一段時間后,自動熄滅了,你認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冷卻后,松開彈簧夾,你觀察到的現(xiàn)象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紅磷熄滅后,集氣瓶內(nèi)剩下的氣體主要是_______,該氣體________(填“支持”或“不支持”)燃燒(5)如將紅磷換成木炭,該實驗能否首碼項目網(wǎng)成功,說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某?;瘜W興趣小組就空氣中氧氣的含量進行實驗探究,請你參與。
[設計實驗]第一小組同學共同設計了如圖的A、B兩套裝置。你認為合理的是(填編號)。[進行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實驗結束后,整理數(shù)據(jù)如下:(注:集氣瓶容積為100mL)
通過對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實驗得出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 [實驗分析](1)紅磷要過量的原因是;(2)彈簧夾打開的適宜時機是;(3)實驗結束,發(fā)現(xiàn)測定出的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低于l/5,可能的原因是(答出一點即可)。
[改進實驗](1)第二小組同學設計了C實驗裝置,優(yōu)點是:。(2)第三小組同首碼項目網(wǎng)學設計了D實驗裝置,優(yōu)點是:。31.如圖是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實驗的兩套裝置圖,請結合圖示回答有關問題。
(1)根據(jù)下表提供的實驗數(shù)據(jù),完成下表
(2)裝置一和裝置二中氣球的位置不同,________(填“裝置一”或“裝置二”)更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個裝置中氣球的作用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實驗測得的結果偏?。ㄑ鯕獾捏w積分數(shù)小于1/5),可能的原因有哪些?(列舉兩條)___________________首碼項目網(wǎng)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為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小華和小強同學分別設計如下方案:
圖1 圖2小華:采用圖1裝置進行實驗小強:采用圖2,用實際容積為40mL的試管作反應容器,將過量的白磷(白磷在常溫下與氧氣反應)放入試管,用橡皮塞塞緊試管口,通過導管與實際容積為60mL且潤滑性很好的針筒注射器組成如圖的實驗裝置。
假設此實驗能按照小華的設想正常進行,且紅磷所占體積與導管內(nèi)的氣體體積忽略不計請回答下列問題:(1)紅磷在集氣瓶中燃燒的化學反應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首碼項目網(wǎng)(2)待燃燒停止,白煙消失并冷卻后,打開止水夾,觀察到進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不到總容積的1/5,你認為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寫2點)(3)如將燃燒匙中紅磷換成硫粉,實驗能否成功?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小強設計完成實驗時:實驗前,打開彈簧夾,將注射器的活塞前沿從20mL刻度處推至15mL刻度處,然后松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0mL刻度處,則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先不夾緊彈簧夾,用酒精燈加熱白磷,燃燒結束,冷卻到室溫,可觀察到注射器的活塞向左移動至______ml處停止(5)圖2首碼項目網(wǎng)的設計操作與圖1比較,其優(yōu)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題:
例1.【答案】B【解析】空氣中各種氣體的體積分數(shù):氮氣78%,最大;氧氣21%,第二;剩余氣體物質為1%;則R表示氧氣;故選:B例2【答案】A【解析】空氣中氮氣體積分數(shù) 78%,氧氣體積分數(shù)21%,氧氣體積分數(shù)約占五分之一,故選:A。
例3.【答案】B【解析】A、空氣是由多種物質組成的混合物,故錯誤;B、氧氣支持呼吸,故可用于醫(yī)療急救,故正確;C、空氣中含量最多的氣體是氮氣,故錯誤;D、氮氣的化學性質不活潑,故錯誤;故選B例4.【答案】A。
【解析】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原理是,利用物質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又不生成首碼項目網(wǎng)氣體,使瓶內(nèi)氣體減少,壓強變小,水倒流入集氣瓶內(nèi),倒流的水的體積就等于瓶內(nèi)氧氣的體積A、不可用木炭代替紅磷進行實驗,因為木炭燃燒生成氣體,選項錯誤;。
B、做該實驗前,應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否則易導致測定結果不準確,選項正確;C、待裝置冷卻至室溫后才能打開止水夾讀數(shù),否則易導致測定結果偏小,選項正確;D、若紅磷不足,使氧氣不能完全反應,將導致測得氧氣的含量小于空氣體積的五分之一,選項正確。
故選A例5.【答案】D【解析】屬于空氣污染物的是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氧氣、氮氣、水蒸氣均是無毒無害的空氣成分故選:D空氣的成分及用途1.【答案】B【解答】A、治理工地揚塵,能減少PM2.5污染,故選項首碼項目網(wǎng)錯誤;。
B、露天焚燒垃圾,燃燒會產(chǎn)生大量的微小顆粒物,會增加PM2.5污染,故選項正確;C、使用公共自行車,能減少PM2.5污染,故選項錯誤;D、禁止焚燒秸桿,能減少PM2.5污染,故選項錯誤故選B2.【答案】C。
【解析】氧氣具有供給呼吸的性質故答案是 C3.【答案】C【解析】A、氮氣不能使薯片變得不再松脆,故選項錯誤;B、氧氣能支持燃燒和供給呼吸,不能使薯片變得不再松脆,故選項錯誤;C、薯片放置于空氣中一段時間,變得不再松脆,說明空氣中含有水蒸氣,故選項正確;。
D、二氧化碳不能使薯片變得不再松脆,故選項錯誤;4.【答案】B【解析】A、氧氣能夠與多種物質反應,且能夠支持呼吸,不能用作防腐劑,選首碼項目網(wǎng)項錯誤;B、氮氣的化學性質很穩(wěn)定,不易與其它物質發(fā)生化學反應,可用作食品防腐劑,選項正確;
C、許多食品遇水受潮易發(fā)生變質,所以水不能用作食品防腐劑,選項錯誤;D、稀有氣體在空氣中的含量低,生產(chǎn)成本較高,不適合用作食品防腐劑,選項錯誤,故選B5.【答案】B【解析】A、氧氣化學性質活潑,不可以做保護氣,說法錯誤;。
B、氮氣占空氣體積78%,是空氣中體積分數(shù)最大的氣體,說法正確;C、二氧化碳會造成溫室效應,但不是空氣中的一種污染物,說法錯誤;D、稀有氣體又稱惰性氣體,化學性質穩(wěn)定,說法錯誤故選:B空氣中氧氣含量測定。
6.【答案】D【解析】A、該裝置是利用白磷燃燒消耗氧氣,反應后,裝置內(nèi)壓強減小,在壓首碼項目網(wǎng)強差的作用下,量筒中的水進入試管,進入水的體積就是空氣中氧氣的體積,故實驗前需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否則,裝置漏氣,外界空氣進入,會使實驗結果偏小,不符合題意;
B、白磷的作用是將試管內(nèi)的氧氣耗盡,使裝置內(nèi)壓強減小,在壓強差的作用下,量筒中的水進入試管,進入水的體積就是空氣中氧氣的體積,不符合題意;C、白磷熄滅,試管冷卻后,再打開止水夾,否則,試管內(nèi)的氣體受熱膨脹,占據(jù)了一定的空間,會使進入水的體積偏小,從而使實驗結果偏小,不符合題意;
D、空氣中氧氣的體積約占空氣體積的1/5,故進入水的體積大約是:130mL×1/5=26mL,故最終量筒中液面約降至50mL-26mL=24mL刻度線處,符合題意故選首碼項目網(wǎng)DD、若紅磷不足,使氧氣不能完全反應,將導致測得氧氣的含量小于空氣體積的五分之一,選項正確。
故選A7.【答案】B【解析】A、燃燒匙中的紅磷不可以換成硫或木炭,硫或木炭燃燒生成氣體,裝置中氣壓不變,裝置中液面不會上升,無法測定氧氣體積分數(shù),A錯B、選用紅磷是因為磷只消耗O2不和氮氣反應,生成固態(tài)的P2O5沒有生成新的氣體,B正確。
C、紅磷燃燒消耗氧氣,沒有生成新的氣體,裝置中氣壓下降,在大氣壓作用下,液面上升,裝置內(nèi)水位會發(fā)生變化,C錯D、本實驗不可以證明空氣含有CO2和稀有氣體,D錯故選:B8.【答案】D【解析】A. ①在集氣瓶內(nèi)加入少量水,防止熱的生成物落到瓶底,使瓶底受熱不均而炸裂;因為氧首碼項目網(wǎng)氣體積約占空氣體積五分之一的,為了觀察水進入瓶中的體積,將水面上方空間分為5等份,不符合題意;。
B. ②用彈簧夾夾緊膠皮管,防止膠皮管漏氣,不符合題意;C. ③點燃燃燒匙內(nèi)的紅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緊,減少紅磷燃燒放熱使氣體逸出,減少誤差,不符合題意;D. ④紅磷熄滅后,立即打開彈簧夾,做法錯誤,沒有冷卻至室溫就打開彈簧夾,水進入集氣瓶的體積會小于五分之一,符合題意。
故選D空氣的污染與防治9.【答案】B【解答】A、治理工地揚塵,能減少PM2.5污染,故選項錯誤;B、露天焚燒垃圾,燃燒會產(chǎn)生大量的微小顆粒物,會增加PM2.5污染,故選項正確;C、使用公共自行車,能減少PM2.5污染,故選項首碼項目網(wǎng)錯誤;
D、禁止焚燒秸桿,能減少PM2.5污染,故選項錯誤故選B10.【答案】D【解析】屬于空氣污染物的是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氧氣、氮氣、水蒸氣均是無毒無害的空氣成分故選:D11.【答案】C【解析】
目前計入空氣質量評價的主要污染物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細顆粒物和臭氧等水蒸氣、氧氣、稀有氣體都是空氣的組成成分之一,不屬于污染物故選C12.【答案】D【解析】酸雨主要由化石燃料燃燒產(chǎn)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氣體,經(jīng)過復雜的大氣化學反應,被雨水吸收溶解而成。
A、甲烷和一氧化碳不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質,故A錯誤;B、一氧化碳不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質,故B錯誤;C、二氧首碼項目網(wǎng)化碳和一氧化碳不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質,故C錯誤;D、二氧化硫能與水反應生成酸,二氧化氮能與水反應生成酸,故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質,故D正確。
故選D純凈物和混合物13.【答案】C【解析】A、礦泉水是由水、可溶性礦物質等兩種以上物質混合而成,屬于混合物,不符合題意;B、生理鹽水是由氯化鈉和水組成,屬于混合物,不符合題意;C、蒸餾水是由一種物質組成,屬于純凈物,符合題意;
D、蔗糖水是由蔗糖和水混合而成,屬于混合物,不符合題意故選C14.【答案】D【解答】A、混合物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組成,圖A表示兩種物質組成的混合物,錯誤;B、表示一種物質組成的純凈物,正確;C、兩種物質組成的混首碼項目網(wǎng)合物,錯誤;
D、兩種物質組成的混合物,錯誤;15.(【答案】A【解析】A、液態(tài)氧是氧氣的液態(tài),只有氧分子一種分子構成,屬于純凈物,故A正確;B、潔凈的空氣中含有氧氣、氮氣、二氧化碳等氣體,屬于混合物,故B錯;C、汽水中含有水、碳酸、添加劑等物質,屬于混合物,故C錯;D、水泥砂漿中含有水泥、黃砂、水等物質,屬于混合物,故D錯。
故選A二、 ppt部分https://wenku.baidu.com/view/c69f85b4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62.html三、視頻部分第二單元課題1第一課時:空氣是由什么組成的(初三化學)_嗶哩嗶哩_bilibili
四、例題講首碼項目網(wǎng)解初中科學:空氣組成的測定 - 軒爸輔導科學空氣組成的測定真題及答案(83題)1.(2020鄞州.九上期中) 一氣體混合物中含有CO2、CO、H2O和N2四種氣體現(xiàn)將其分別通過如下試劑(均足量),請判斷所得氣體的組成情況(假設每步反應都進行完全),其中一氧化碳和氧化銅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
(1) 依次通過NaOH溶液、濃H 2SO4,最后得到的氣體有:(填化學式下同)(2) 依次通過灼熱的氧化銅粉末、濃H2SO4,最后得到的氣體有:(3) 依次通過灼熱的氧化銅粉末、NaOH溶液、濃H2SO4,最后得到的氣體有:。
知識點:空氣組成的測定; 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堿的化學性質;2020初中九年級上首碼項目網(wǎng)學期填空題答案2.(2020杭州.中考模擬) 小金利用圖甲所示裝置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同時用氣體壓力傳感器測出集氣瓶中的氣壓變化,并用數(shù)據(jù)處理軟件以數(shù)字、曲線的形式實時顯示出氣壓變化,如圖乙所示。
請回答:
(1) 實驗中需要足量的白磷,原因是(2) 連接好實驗裝置,將壓力傳感器接入電腦,打開數(shù)據(jù)處理軟件,獲取點燃前集氣瓶中的氣壓(圖乙中t1時刻前);白磷點燃,獲取實驗過程中集氣瓶內(nèi)的氣壓變化曲線,如圖乙所示。
圖像中BC段氣壓變化的原因是,t3時刻后的一段時間內(nèi)集氣瓶內(nèi)氣壓又顯著增加,這是因為進行了一個實驗操作,即(3) 本實驗中,得出氧氣占空氣體積的
的方法有兩種,請寫出其中的一種方法:知識點:首碼項目網(wǎng)觀察結果的記錄與分析; 空氣組成的測定;2020中考實驗探究題答案3.(2020金華.八下期中) 按照下列要求,完成計算(1) 若標準狀況下,氧氣的密度為Wg/L,空氣的密度為Qg/L。
據(jù)此計算L的空氣中含有Wg氧氣(用整數(shù)表示);(2) 若要收集含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約為60%的氣體如圖在集氣瓶里裝滿水,塞緊膠塞并打開活塞通入氧氣,當量筒內(nèi)的水達到設定的體積Ⅴ后立即通入空氣,當量筒中水的體積達到100mL時,立即關閉活塞。
則設定的體積V約是mL(用整數(shù)表示)
知識點:空氣組成的測定;2020初中八年級下學期填空題答案4.(2020溫州.中考模擬) 如圖為空氣中氧氣含量測定的實驗裝置,通過足量的紅磷在首碼項目網(wǎng)集氣瓶中燃燒來達到實驗目的,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 . 燃燒匙中的紅磷可以換成鐵絲 B . 燃燒匙中的紅磷可以換成硫或木炭足量 C . 若燃燒匙中的紅磷繼續(xù)增多,水位上升將更多 D . 若燃燒匙中紅磷不足,會使測量氧氣含量偏少知識點:空氣組成的測定;
2020中考單選題答案5.(2020西湖.中考模擬) 如圖所示是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實驗的裝置,加熱過程中反復推拉注射器活塞,直至反應完全,冷卻至室溫,活塞穩(wěn)定后讀數(shù)假設裝置氣密性良好,注射器活塞移動靈活無阻力。
請回答:
(1) 加熱過程中,氣球的作用是(2) 根據(jù)下表提供的實驗數(shù)據(jù),完成表格硬質玻璃管中空氣體積反應前注射器中空氣體積反應后注射器首碼項目網(wǎng)中氣體體積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30ml10ml4ml%(3) 為確保裝置內(nèi)氧氣完全耗盡,添加的銅粉必須過量。
實驗結束后,取反應后的粉末,滴加足量稀硫酸,現(xiàn)象可以作為銅粉過量的證據(jù)知識點:空氣組成的測定;2020中考實驗探究題答案6.(2020寧波.中考模擬) 圖1所示裝置可用于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其中與廣口瓶相連的壓強傳感器等電子設備能將廣口瓶內(nèi)氣體壓強精確地記錄并保存下來。
圖2、圖3是用該裝置測得的紅磷和木炭分別在廣口瓶中燃燒的壓強-時間關系圖(該裝置氣密性良好,p0是集氣瓶內(nèi)初始壓強,p和p1分別是反應結束后恢復到室溫時廣口瓶內(nèi)的壓強已知相同條件下廣口瓶中氣體的壓強與氣體所占的體積成正比首碼項目網(wǎng))。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 燃燒匙內(nèi)所裝紅磷或木炭的多少對實驗無影響 B . 利用圖3可以判斷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C . 反應開始時集氣瓶中氣壓瞬間變大是由于瞬間產(chǎn)生了氣體 D . p
知識點:空氣組成的測定;2020中考單選題答案7.(2020濱江.中考模擬) 如圖所示裝置可用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對該實驗分析錯誤的是( )
A . 裝置氣密性良好、白磷足量是實驗成功的重要因素 B . 由①到②,需等到試管內(nèi)氣體冷卻至室溫 C . 試管內(nèi)壓強的減小導致試管內(nèi)液面上升 D . 將白磷改為木炭也能得到正確的實驗結論知識點:空氣組成的測定;
2020中考單選題答案8.(2020溫嶺.八下期中) 某首碼項目網(wǎng)興趣小組用兩支規(guī)格相同的注射器與一支具支試管對“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的實驗裝置進行了改進(如圖)具體實驗步驟如下:
步驟一:將注射器Ⅰ連接試管右側導管,注射器Ⅱ插入試管橡皮塞中使注射器Ⅰ中不留空氣,注射器Ⅱ中留有一定體積空氣,檢查裝置氣密性步驟二:在具支試管中加入足量的試劑X,塞上橡膠塞,記錄注射器Ⅱ中氣體體積(記為V1)。
步驟三:用酒精燈加熱,使試劑X與氧氣反應充分步驟四:停止加熱,冷卻至室溫,將注射器Ⅰ中的氣體全部擠入具支試管,待注射器Ⅱ的活塞穩(wěn)定后,讀取并記錄氣體體積(記為V2)步驟五:實驗結束后,清洗儀器,將具支試管裝滿水并塞上塞子,使注射器Ⅰ和Ⅱ中均無氣體或液體殘留,將試管中的水倒入首碼項目網(wǎng)量筒,測定體積(記為V3)。
(1) 步驟一中檢查裝置氣密性的方法是: (2) 步驟三中,為使試劑X與氧氣反應充分,可以采取的操作是(3) 根據(jù)測得數(shù)據(jù)可以計算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為 (用V1、V2、V3表示)知識點:空氣組成的測定;。
2020初中八年級下學期實驗探究題答案9.(2020臨海.中考模擬) 某興趣小組對教材中“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實驗(如圖甲)進行了改進,設計了圖乙(選用容積為45mL的試管作反應容器)的實驗方案,收到了良好的實驗效果。
對比分析下面兩個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 乙實驗操作如下(裝置氣密性良好):①點燃酒精燈;②撤去酒精燈,待試管冷卻后松開彈簧夾;③將少量紅磷平裝入首碼項目網(wǎng)試管中,把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處,并按圖乙所示的連接方式固定好,再用彈簧夾夾緊橡皮管;④讀取注射器活塞位置的刻度數(shù)據(jù)。
你認為正確的實驗操作順序是(填序號)(2) 乙實驗中,注射器活塞最后將停止在約mL刻度處(3) 對照甲實驗,你認為乙實驗有何優(yōu)點?(回答一點即可)知識點:空氣組成的測定;2020中考填空題答案10.(2020黃巖.中考模擬) 如圖是實驗室制取和收集氣體的常用裝置。
(1) 用石灰石和稀鹽酸來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氣體,應選用的實驗裝置是(填字母)(2) 在使用正確的方法收集到二氧化碳之后,小黃想測定集氣瓶中二氧化碳的體積分數(shù),他設計裝置甲進行測定濃NaOH溶液的作用是首碼項目網(wǎng)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3) 小顏同學提出,僅利用圖乙所示裝置,在不添加其他試劑的前提下,也能測得集氣瓶中二氧化碳的體積分數(shù)。為達到實驗目的,操作方法是。